《智造传奇》:东莞资本市场的“激荡三十年”

2025-03-19 17:13 来源:南方日报出版社

  30年来,中国资本市场风起云涌,从小到大,一跃而为世界第二大资本市场。

  过去30年间,“世界工厂”东莞紧跟时代的潮流,当仁不让地把上市当作主要任务之一来抓,全力促进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融合,帮助莞企拥抱资本市场,实现了从“制造业起家”到“制造业当家”的跨越式发展。

  激荡三十年,从金色种子到春华秋实。从乡镇企业、国有企业改革,到中外合资企业改制,东莞在“前无经验,后无借鉴”的背景下创下了无数个“第一”,为全国贡献了东莞样本、东莞经验,为企业的发展厚植了沃土。

  《智造传奇——世界工厂30年资本跃升录》一书,讲述一个个上市企业的奋进故事,感怀一段段智造传奇之旅,回顾东莞与资本市场之间的“激荡三十年”。

  本书展示东莞资本市场30年的发展历程,对其发生的重大事件及人物进行描写,用鲜活的故事展现出30年来东莞上市公司的具体历程,从而还原并宣传东莞上市企业坚守初心、勤奋进取、奋发向上、勇于改革的精神面貌,助力东莞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
  全书共分为若干章。第一章《攻坚印迹》,分为萌发、砥砺、启航、热潮、科创、新程六个阶段,介绍东莞市上市企业的上市历程。第二章《奋进之声》,讲述东莞市上市企业的企业家群像,以及代表性企业的奋斗故事。第三章《资本启示》,通过访谈形式,将东莞市上市企业工作人员本身,与上市有联系的相关部门和操盘人、董秘、券商的感受呈现出来。附录部分是东莞资本市场30年历史瞬间,分别列出59个东莞上市企业的企业名称、证券简称、上市时间和上市情况。

  三十而“励”灼芳华,再续弦歌谱华章。三十载的实践证明,资本市场给东莞企业带来资金和技术的同时,也激发了企业创新力,促进产业培育升级,打通了东莞和世界双向互动、互促共赢的发展之路。

  作者简介

  江强,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东莞分社社长,主编《寻迹东莞》《东莞40年》《求索》等书,带领东莞分社报道东莞市的各种先进经验、优秀做法、典型事例,讲好东莞故事。

  靳延明,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东莞分社新闻总监,主编《寻迹东莞》《东莞40年》等书。

  叶永茵,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东莞分社记者,参与《寻迹东莞》的撰写工作,深耕东莞经济领域多年,持续报道东莞资本市场领域的好新闻。

  精彩书摘

东莞:资本市场引领制造业向“新”力

  东莞是一座高强聚光灯投射的城市。在《2024新一线城市魅力排行榜》发布会上,“双万”城市、“青春之城”东莞再次引发全国关注,凭实力连续8年上榜新一线城市。东莞主流潮玩企业携带蕴含中国文化元素的潮玩产品,赴美国旧金山集体亮相,在海外掀起了一场充满国风魅力的潮流嘉年华。

  一、城市样本:波澜壮阔

  中外都有一个共识,东莞是中国发展的一个样本,懂东莞就是懂中国。

  30年前,东莞正如火如荼地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,大规模开展基础设施建设,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仅217.03亿元。30年后的今天,东莞大力推进科创制造强市的建设,地区生产总值早已迈入“万亿元俱乐部”,经济总量超1.14万亿元。

  对标世界,地区生产总值已进入“万亿元俱乐部”的东莞,其经济总量相当于约1567亿美元,接近科威特、匈牙利的国内生产总值;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516美元,接近智利等发达国家水平。

  环顾中国,东莞经济实力在338个地级以上城市中位居第23位,按照世界银行的高收入标准,东莞早已迈入全球高收入城市行列。

  从改革开放之初“三来一补”起步,到崛起为世界工厂,再到如今逐浪数字革命和新型工业化,建设科创制造强市,东莞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。答卷背后,资本市场厥功至伟。无论是推动国资国企改革,还是支持创新驱动发展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,资本市场都发挥着独特

  而东莞这座敢闯敢拼的城市,也在资本市场上交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单:2014年至2024年,东莞在这10年间上市了约50家企业,数量位列全省地级市首位;2021年,东莞A股上市公司数量首次位居全省地级市首位;2022年,东莞新增A股上市公司12家,增量居全省地级市首位、全国地级市第2位,这也是东莞历年来新增上市公司最多的一年;2024年,东莞以占全国0.03%的土地和0.6%的常住人口,创造了占全国1.15%的上市企业,“资本密度”可见一斑。

  从无到有、从小到大、从单一到多层次,东莞资本市场的发展好比一部改革开放史,在改革中前进,在开放中成长。

  二、产业底色:中流砥柱

  在中国经济版图上,东莞是不可忽略的存在。过去30年来,“东莞模式”被视为中国发展模式的一个缩影,又在新时期成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典型样本。

  东莞的伟大始于制造业。

  在改革开放之初,东莞以制造业起家,依托大量的外资外贸企业,创造出“世界工厂”的奇迹。近30年前,东莞的外贸达到辉煌顶点,当年的进出口总额达到1285.31亿元,而同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仅为296.29亿元,外贸依存度达到433.8%的历史最高值。后来的30年里,东莞经济年平均增长18%,创造了比“亚洲四小龙”起飞时速度更快、周期更长的高增长奇迹,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。

  30年后的今天,东莞以制造业当家,在2460.1平方千米的土地上,孕育了很多“世界之最”“全国之最”:全国最大的纱线现货交易市场,生产全球五分之一的毛衣;全国最大的智能手机制造产地,生产全球近四分之一的智能手机、全球近四分之三的电脑主板;全国近85%的潮玩和全球四分之一的动漫衍生品都产自东莞……

  一句“东莞塞车,全球缺货”道出了东莞的江湖地位。东莞的工业占比超五成,拥有34个工业门类,占所有41个大类的82.9%;东莞全市能造6万多种工业产品,产业工人多达500万,工程师及技能人才总量超130万人。

  从大处看,作为“中国工业大市”,东莞已形成催生资本市场“好苗子”的产业沃土与生态。截至2024年8月,东莞拥有工业企业超22万家,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1.4万家,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,厚实的产业底盘孕育了优质的企业梯队。

  从小处看,截至2024年8月,东莞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189家,省级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3018家,一批市级“链主”企业,以及创新型中小企业4789家,数量均居全省前列,这些企业都有登陆资本市场的潜质。

  纵观坐拥83家境内外上市企业的“东莞板块”,电子信息、机器人、新能源、新材料等行业“占主流”,这充分阐释了制造业在东莞的支柱地位。尤其是注册制改革以来,东莞上市企业数量呈加速增长态势,一批机器人和自动化装备、新材料、新能源以及现代服务业企业通过上市实现了跨越式发展。

  今天的东莞不仅是世界工厂,还是科创制造大市,以电子信息、电气机械及设备、纺织服装鞋帽、食品饮料、造纸及纸制品五大支柱产业,玩具及文体用品、家具、化工、包装印刷四大特色产业,以及高端装备制造、新材料、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,构成了光芒耀眼的东莞经济版图。这是东莞最鲜亮的底色、最坚挺的脊梁。

  扫描二维码购买《智造传奇》

编辑:郭昊奇   责任编辑:王萍